在线教育如何发挥“在线”优势、凸显“教育”本色?在互联网思维和资本力量的助推下,狂奔的在线教育面临着不少新问题。
莫因资本涌入淡化教育属性
近日,一名广告中的“老师”在网络上引发热议——在4家**在线教育机构的视频广告中出现了同一名“..教师”。反复“横跳”在广告中的“老师”,一会儿是有40年教龄的英语老师,一会儿是教了一辈子数学的名师。但经调查发现,这名被广告商“重复利用”的“老师”,其真实身份是演员。
在线教育广告“吃相难看”背后,是行业规模膨胀、竞争加剧的写照。2020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在线教育发展按下快进键。截至去年3月,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.23亿。疫情防控、“停课不停学”期间,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。
风口的机遇吸引了资本的大量涌入。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,超过了此前10年的融资总和,多家在线教育机构融资金额屡创新高。有研究机构预测,到2022年,K12(基础教育阶段)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。
与资本奔涌并行的,则是在线教育机构在销售和营销方面的巨大投入。从斥巨资冠名晚会和综艺,到铺天盖地投放线下广告,众多在线教育机构使出浑身解数,在风口之上抢夺位置,以期吸引用户、叫响品牌。
一名在线教育创业者表示,用户增速和平均获客成本是评价在线教育类企业的重要标准。“不过,随着行业内的头部企业‘烧钱’加剧、获客成本增加,中小机构的生存越来越艰难。”
多家在线教育头部企业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,尽管平台的用户数量和营收迅速增长,但由于在去年暑假期间的高额营销支出,企业反倒陷入亏损状态。近期,随着寒假的到来,在线教育企业的营销大战再度进入白热化,“20元20课时”“**体验直播课”等低价的“入门级”课程仍令人目不暇接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在线教育广告频频露脸的背后,是在线教育和培训机构本身性质与特征的变化。随着在线教育机构被市场所逼寻求投资,在线教育的教育性越来越弱、资本性越来越强。“过于以资为本,必然淡化自身的教育特性。”
“到现在为止,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。它突然成为了老百姓的刚需,但却不是一个可以独立成长的商业模式。”在评价在线教育时,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作此判断。
本文转自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