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**经济依然被阴霾笼罩的背景下,中国服务外包如一支梅花傲立寒冬,逆势上扬。近日,商务部公布的.新数据显示,2020年1-11月,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2977.9亿元,执行额922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2.9%和16.4%。其中,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7658.8亿元,执行额5629.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1.5%和16.6%。
对此,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,在疫情及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十分难得。整体来看,今年前11个月,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持续向好,承接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今年以来,商务部出台多项政策为服务外包逆势增长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1月份,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《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要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高品质、**益转型升级,**提升“中国服务”和“中国制造”品牌影响力和**竞争力。
进入2月份,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背景下,商务部印发《关于积极做好疫情应对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主动作为,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,指导企业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,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复工复产,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。
服务外包业务结构更趋优化是今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一大特点。数据显示,从结构看,1-11月,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(ITO)、业务流程外包(BPO)、知识流程外包(KPO)执行额分别为2601.4亿元、881.4亿元和2147.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6.4%、14.4%和17.8%;承接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外包离岸执行额399亿元,同比增长54.7%;承接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387.4亿元,同比增长26.4%。“这表明我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正在提速。”郑伟分析道。
从市场看,1-11月,中国企业承接美国、中国香港、欧盟、日本、新加坡和韩国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263.7亿元、968.5亿元、891.3亿元、516.6亿元、308.6亿元和293.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9.4%、17.6%、11.1%、13.9%、15.7%和25.8%,合计占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75.3%。承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**离岸外包执行额991.2亿元,同比增长8.1%。
本文转自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删除。兰州环保科技。